网址频道 | 在线游戏 | 繁体中文 |
您目前的位置:夏娃导航文章频道生活健康分分合合的餐桌 呼唤新“食”尚

分分合合的餐桌 呼唤新“食”尚

文章分类:生活健康 作者:夏娃 来源:夏娃网 发布时间:2020/4/15 15:51:57
   民以食为天、食以安为先。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“合餐制”也成了一种习俗礼仪。然而,合餐制在表达人们亲密温馨气氛的同时,“同餐桌、同碗盘、同筷勺”却为疾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。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当下,要重新思考如何把好餐桌安全关,阻断因合餐引发的疾病。

  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分餐的记载。但其显著的特征是对层级地位的彰显,是一种礼制。饮食习俗的变迁呈现“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”的趋势:从人类社会初期,以采摘为主的饮食方式就造成了人类的分餐制;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食物的丰富,人们聚在一起共享美食,形成了合餐制;如今,面临不断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疾病隐患,分餐制应成为新“食”尚。

  防餐者传播病菌

  合餐就意味着许多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同吃一桌饭菜,人员相互接触频率增加,更容易给病菌可乘之机。在共同就餐时,就餐者就有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者,幽门螺旋杆菌、甲肝等病菌都有可能通过共同就餐传播。因此,分餐就成为防范餐者传染病菌的可行方式。分餐是将一份或几份菜肴分配到餐者自己的餐具中独自享用,避免筷子、勺子等餐具的相互接触。

  在2003年“非典”疫情之后,社会就曾兴起分餐热。伴随着“非典”的退却,分餐制便鲜有人提及。

  防餐食沾染病菌

  取之自然的食材,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。但自然界在养育人类的同时,也养育了寄生虫、细菌、病毒等病菌。就饮食安全来说,从源头上控制病菌沾染就显得格外重要,尤其是在合餐时,餐食种类多,涉及环节广,容易给病菌可乘之机。

  野生食材沾染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发展史上,饮食也随之进化发展,以野果野物为主的饮食已成为过去,然而仍有部分人员为了一时的口腹之欲食用野生动植物,每年都会有因采食野生蘑菇而中毒死亡的案例。野生动植物容易携带不明病菌、毒素,会引发中毒,导致疾病传播,还会危害野生动植物的生存,甚至导致其灭绝。拒绝食用野生动植物,才能从源头上避免病菌来袭。

  农牧食材沾染 随着温室培育及粮食储存技术的进步发展,我们的餐桌上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餐食,然而我们仍然不能忽视这些食材沾染病菌。我们主食的主要来源——水稻、小麦、玉米都有着巨大的需求量,在储存、运输过程中容易变质发霉,滋生曲霉菌等致癌菌群。蔬菜瓜果等已经可以直接从农田到餐桌,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,但是瓜果蔬菜容易携带寄生虫、残留农药等有害物质,处理不当就会侵袭人体。

  加工食材沾染 食材处理是食材到餐桌的最后一步,更是阻击餐食病菌侵袭人体的重要关口。不同的食材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,涉及的调料也是种类复杂,需要谨慎处理每一个环节,防控餐食沾染病菌。

  防餐具滋生病菌

  餐食从锅中到口中离不了餐具,这一过程使得病菌容易混入进而侵袭人体,尤其合餐时餐具用量多,波及范围广,容易给病菌可乘之机。

  日常生活中,大部分餐具需要重复利用,家中合餐时更是如此,大部分中国家庭都是统一的碗盘筷,也不具备消毒条件,所以在清洗上就需要注意。餐具在彻底清洗的同时要及时晾干,防止病菌滋生,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采用消毒柜通过紫外线或高温进行灭菌。

  在外就餐时,现在大多采用重复消毒餐具,其在消毒、储存、运输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监控,防阻污染病菌。

  此次疫情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合餐存在的健康隐患,疫情也成为推广分餐制,提升“舌尖上的文明”的一次契机。我们应倡导分餐制,拒食野生动物,引领健康就餐新风尚。
上一篇:血管平滑肌干细胞参与动脉修复  下一篇:饮食抗“疫” 吃好很重要